文化中国行 | 穿越百万年对话祖先-凯时app官方首页

2024-10-25 22:33   .


今年秋季开学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了新变化。源于湖北十堰的考古发现——“郧县人”,被编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郧县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十堰一探究竟。

十堰外国语学校(郧阳分校)学生:“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现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记者索一方:“‘郧县人’登上了我手中的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郧县人’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出现在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上,成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单元的重要补充内容。”

课本上的短短一句话,是历代考古学家为之接续奋斗的35年。3枚头骨的面世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疑问,我们来到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的大山深处。30多年前,这里发现了“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2022年,在相距33米远的发掘地层壁面上,“郧县人”3号头骨破土而出。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考古项目领队陆成秋依然很激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领队陆成秋:“没想到,哇,一框出来,就一个人类头骨(化石)就在里面,没有任何胶结物,明明白白的,他的眉弓、轮廓很饱满,没看到有什么变形或者挤压。这太难得了,很惊艳、很震撼,就思潮翻滚了,哇,我好像挖到个了不得的东西了,那我人生可能就进入另一个轨迹了。”

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正好处于直立人200万年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它的发现填补了东亚直立人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之间的长时段演化空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相较于30多年前发掘出土、已严重挤压变形的“郧县人”1、2号头骨,3号头骨保存得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加明确,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领队陆成秋:“通过我们做这个事,把我们百万年人类史这一阶段的证据,把它做详实、做可靠了,从而也为我们的文化自信作出我们这边的贡献。”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所在的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已经探明的分布范围超过190万平米。目前,发掘工作还在继续。陆成秋说,现在团队的技术装备越来越先进,内窥镜、风刻笔、硅橡胶外套、三维建模,一应俱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领队陆成秋:“很贵,这一根要几千块钱,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了。眼睛要好、手要稳、要有经验,我是想要把这个事把它做完,我估计是离不开这个地方了。”

如今,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未来,将会有更多人走进这里,了解“郧县人”的故事。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领队陆成秋:“未来会有个很好的博物馆,到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数字化手段,对1号、2号、3号(“郧县人”头骨)进行面貌复原,请大家期待,我们也很期待。”

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郧县人”2号头骨发现者李天元:“现在基本上把我所有的杂志和旧石器的书籍基本上都清理出来打捆了,而且我也做了这些记录,准备把藏书都借到这边,这是我对‘郧县人’的一点心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我们今后也要加强国际的合作,让它变成一个国际上研究人类起源的非常重要的基地。我也更期待每年到了暑假,我们这些学生,就都能走进我们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地来感受一下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长江云新闻记者 索一方 王磊 赵龙文 郧阳台 陈晨 通讯员 李渊 周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