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富余劳力”变为“富裕动力”!红安县华家河镇鄢家村“共富工坊”富民有招-凯时app官方首页

2024-07-02 15:04   张齐敏

红安网消息 7月2日,一场梅雨季降雨刚过,滋润了红安大地,也为繁忙的农时带来些许休憩与宁静。在红安县华家河镇鄢家村的“共富工坊”里,翻新的厂房已经投运,5台机械雕刻机、激光打标机等各类设备整齐排开,十多名工人正各司其职,紧张地加工着竹制手工艺品,一派繁忙景象。

“昨天下了雨不能去地里干活了,就来这边做工。”鄢家村村民张振华一边按着电脑键盘输入程序指令,一边观察着雕刻机钻头移动,动作麻利干练。“这活不累,离家又近,不去地里干活的时候,来这也能挣钱,对我们农村老人、妇女来说确实不错。”

为打开村产业发展之“锁”,进一步促进村民更好增收,今年4月,鄢家村便开始探索让村民共富的路子。在了解到华家河镇政府招商企业红安县君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扩充产能,且其生产的竹制手工艺品用工需求量大、对劳动力技能水平要求不高这一信息后,鄢家村结合本村优势,积极主动争取招商项目落户,通过“村支部 企业 农户”的运行模式,在鄢家村原香菇分拣作坊建立起“共富工坊”,吸纳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机制,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我们现在有11个岗位,正在对有意向来工坊做工的所有村民进行带薪培训,工资计件结算,熟练后一个人每天可以挣100到130元,还能根据个人时间灵活安排务工,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鄢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洲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竹制成品3000余件,产值3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十余个,就业群众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近两万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万元。”

村头小车间,就业大宝藏。今年5月,新建的鄢家村“共富工坊”正式开始运行,不断吸引着本村和周边有就业愿望但难以走出家门的农村妇女、老人来到这里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实现务农打工两不误。鄢家村3组村民熊旺菊对此颇有感慨:“这工坊就业门槛低,我们都能来做工,环境也很好,工作没有季节和时间限制,每天能做多少做多少,不仅可在家门口把钱赚,小家庭也能顾得牢,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近日,华家河镇党委书记方辉到此工坊调研,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知道,这条路选对了。他表示,华家河镇将不断完善工坊基础功能建设,提升工人工作环境,积极服务企业对接市场,将竹制品加工打造成鄢家村一项强村富民的稳定产业。此外,将积极发挥鄢家村“共富工坊”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统筹镇、村和企业资源,打造更多规范的加工工坊,将合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我镇各村,引导农户集中从事手工作业,吸纳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从“家门口、打零工、有钱赚”到“进工坊、拿工资、富一片”的转变,持续放大共富效应,做实做好共富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