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名支教大学生变身抗疫志愿者-凯时app官方首页

2021-09-27 17:35   沈红星 李娇

程曼,1995年出生,湖北黄梅人,今年9月即将进入武汉工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谭小燕,2001年出生,重庆云阳人,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大二在读学生。

罗凤,2002年出生,湖南邵阳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在读。

三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年轻人,因为同一个支教梦,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成为支教老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支教计划,甚至可能影响其返校行程。但是,他们没有逃离,而是选择做志愿者,和永佳河镇居民并肩作战、携手抗疫。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些天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寄语,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疫线”悄然绽放。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承担更多义务”

“网格志愿者主要做些什么?”

“对封控区内登记在册的70岁以上老人、14岁以下儿童等五类特殊人群包保到人,进行摸底排查、物资统计和发放。我是男生,力气大,有时候也去别的网格帮忙搬运物资。”

8月7日,记者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村村民委员会,采访下沉社区的网格志愿者。见到程曼时,这个大小伙穿着红色马甲,皮肤晒得黝黑,微微有些腼腆,但回答问题清晰流利。

程曼还有两位并肩战斗的“00后”战友——谭小燕、罗凤。

“170 ”的个子,甜美而略带羞涩的笑容,温温柔柔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听不出乡音来。t恤牛仔、碎花背带裙,这是两个美且爱美的“00后”女孩。

他们每天清晨5点半自然醒来,从住处步行十几分钟来到村部,便开始一天的工作。

摸底核酸检测情况、访问独居老人、建采购群采买物资、填报各种统计表格……工作琐细,却事关防疫各个环节。

“入户摸底的时候会害怕吗?”

他们点点头。

“但是,看到带我们一起工作的志愿者总是走在前、做在前,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程曼说,“尤其是同网格尹月花阿姨,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交办任务,发放的物资从没有过错漏。有这样一位榜样在身边,慢慢就不害怕了。”

“还有幼儿园的袁老师,做事很有范儿。”小燕补充说。

谭小燕和罗凤是外地人,工作时经常听不懂居民说的方言,同行的志愿者和程曼便主动做起翻译。

7月31日、8月2日和4日,全镇三次核酸检测期间,三个小年轻一直从清早忙到晚上11点,中间没有片刻休息。

“一点都不娇气,毅力大!我们村好几个网格负责人都想把他们要去帮忙,但他们所在的网格不肯放人。”永河村党支部书记尹章勇说。

“是什么支撑着你们坚持下去?”

面对记者提问,他们仨互相望了一眼,顿了顿说:“我觉得,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承担更多义务。”

“怎么着也要支教一回”

一个重庆云阳、一个湖南邵阳、一个湖北黄梅,和红安似乎八竿子打不着。

为什么想到来红安支教?

他们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回忆起学生时代被支教大学生帮助的经历,暖心是他们的共同体验。

“小学有一个,初中两个。”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罗凤回忆带过自己的支教老师时说,“交通不便利、条件也艰苦,但是他们不远千里来支教,教给我知识,开拓我的眼界,我一直很憧憬能像他们一样,所以我来了。”

学前教育专业的谭小燕一直有个教师梦。她说,支教经历和自己职业相匹配,也能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所以怎么着也要支教一回”。

土木工程专业的程曼,因为专业知识过硬,此前在武汉光谷一家培训机构任职,日薪可达400元。但是,当他看到支教教师的招募信息时,还是义无反顾来到永佳河镇。他说,红安是红色的热土,自己喜欢做老师、喜欢分享知识。

面对幼升小、小学、初中,不同年龄学段的孩子,支教初期,他们也遇到不少挑战。罗凤说,刚过一个星期,自己产生气馁情绪,甚至想过放弃。

“是红安老区人民给了我们力量。”她说,学生家长经常邀请他们一起去吃饭,对他们很关心。

从6月底开始,他们的支教坚持了整整一个月。改变,从7月31日永佳河镇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开始。

“很慌。”

“怕感染,上不了学。”

“之前疫情身边都没有确诊病例。”

得知疫情消息,全镇封锁,三人有过短暂慌乱。

碰头会上,谭小燕问的一句“要不我们做志愿者吧?”,点燃了三人眼中的光。

他们立马行动。看到屋外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上前招手、登记、上报,顺利成为永佳河镇最年轻的志愿力量。

“没敢告诉家人在这做志愿者”

8月7日晚,在程曼带领下,记者来到三位志愿者的宿舍。这是疫情后村部给他们免费提供的。

谭小燕正在电脑上敲字,电脑下压着的是手写的村里各网格物资采买登记表,食用、日用品等个性化需求一一备注在表格最后一栏。

罗凤在另一张书桌上看旅游管理的书籍,一旁是她字迹工整的笔记。因为支教时带英语课,桌上还有她备课时留下的英语笔记。

采访时,三位大学生并不拘谨。成长经历、专业学习、未来打算等话题,被一一打开。

记者打趣说:“小燕皮肤晒出了明显的色差。”这个爱美的女孩憨笑了一下,说:“没有办法,防晒霜用完了。”

看到程曼手臂上的防晒袖套还没有脱下,大家笑起来。他连忙说:“我是个男生,晒黑倒没事,关键是晒久了手臂发疼。”

两个女生在一旁点头,说:“我们也有袖套,是曼哥给我们买的。”

聊天时,罗凤接到一个语音电话。立马跑到一边,用方言接听,是她妈妈打来的。

在这做志愿者告诉父母和学校了吗?记者问。

罗凤说,父母都在广州工作,她已经很久没见到妈妈了。只告诉了妈妈来红安支教的事。妈妈得知女儿支教地永佳河镇遭遇疫情后,始终不放心她的安全,每天都要打语音电话给她。

在永佳河镇全员核酸检测那几天,罗凤忙到深夜才回,经常错过母亲的语音电话,不得已只能用已经睡着来搪塞。

“您放心,我在这好得很。社区管吃管喝,每天不出门,安全得很。已经做了三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放心啊!”

这些,也是程曼、谭小燕同父母说的话。

他们告诉记者,来永佳河镇支教遭遇疫情,已告知学校辅导员,并配合学校做每日健康登记,他们期盼着9月份重回校园。

但是,他们做志愿者的事情,却没敢跟学校及家人说一个字,只因“怕他们担心”。

“在抗疫一线,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下沉党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采访中得知,这三个年轻人都是入党积极分子。

“等开学了,一定再交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按照之前计划,8月12日,他们结束这次支教便返校。如今的疫情,让归期未知。

“永佳河加油!阿谭加油!”这是谭小燕微信签名状态。“我们坚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这次红安之行,不论是当支教老师, 还是做抗疫志愿者,都是我们青春历练的大舞台,人生中一段最珍贵历程。”

“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担时代重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三位平均年龄21岁的大学生的铿锵誓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