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响》之家风篇:革命母亲-凯时app官方首页

2020-11-17 15:13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与红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一档广播节目,由讲解员讲述红安革命故事,用声音带领广大的听众朋友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感受红安红色文化,弘扬红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主持人:无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功勋和卓越贡献,付出巨大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其中不乏勇敢的女性,英雄的母亲。我们今天的节目主题就是革命母亲。下面我们有请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讲解员张宇虹来到我们直播间。

张宇虹: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给我们介绍哪位革命母亲呢?

张宇虹:在我们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写有“革命母亲”字样的一面墙,总是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徐正修、兰桂珍等革命母亲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的精神令人敬仰,她们的故事感天动地。今天我必须让更多的人认识她们,了解她们。


革命母亲

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革命母亲。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几位革命母亲的画像和她们生前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无声的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举国闻名徐大妈,一心革命世堪夸。妇联以彼为旗帜,试验田兼五好家。”董必武这首诗中的徐大妈,是徐正修,红安县七里徐家河人。战争年代,她筹粮、送军报、义无反顾支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出席全国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人们尊敬地称她为“革命母亲”。

当革命火种播撒红安大地后,徐大妈积极响应,送丈夫参加红军,送儿子参加赤卫军,自己也被选为村妇女会干部和区苏维埃妇女会常务委员,并入了党。他们一家人被村里人称为  “一家红"。不幸的是,丈夫和儿子先后在战场上牺牲。承受着丧夫失子之痛的徐正修并没有被残酷的战争吓倒,她以坚强的意志,继续为党工作,徐大妈说:“虽然失去了丈夫和儿子,但我还有党,有苏维埃政府。”

就这样,徐正修跟随红军后方总医院一直转战大别山腹地,她日夜守候在伤病员的身边,给他们喂水、洗伤口、敷药,还经常带着伤病员唱歌:“党是母亲院是家,为母为家把敌杀。血可流完头可断,满山开遍革命花……”,鼓励他们坚持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徐正修从不因自己是烈属、是革命老前辈而要求特殊的享受,一直自食其力。劳动,对她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锄草、积肥、送粪、车水、除虫,什么活都干。1956年,她的劳动工分就有800多分。

在生活中徐大妈非常艰苦节俭,对有困难的群众却千方百计地帮助。她看见别人的困难,就联想到自己在艰苦年月里的生活,不帮助解决,心里就过不去。徐大妈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和服务,解放以来,她先后6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工作模范,其中有3次是县特等模范、1次省甲等模范,这是党给她的最大荣誉。

每位“革命母亲”都经历了战争的岁月和苦痛的日子,她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和徐大妈一样,兰桂珍大妈在革命斗争中先后失去了父亲、丈夫、4个儿子和4个兄弟10位亲人,3位被确定为革命烈士。全家11口人,最后只剩下她1个人。兰大妈说:“虽然没有了骨肉亲人,但我的心早已跟革命融为一体,共产党、红军就是我的亲人!”

兰桂珍是苏维埃政府称为的“支前模范”,她积极组织妇女扩红,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及时解决红军家属的实际困难。在她的带动下,黄安迅速掀起了妻送夫,母送子,妹送哥的参军高潮,输送了3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并超额完成扩红任务。因积极参加审判土豪劣绅的活动,引起了地主豪绅的忌恨,他们企图寻找机会实施报复。1931年的夏收时节,兰桂珍带着两个儿子,刚刚收割完田里的稻谷,突然跑来一群地主武装的民团分子,他们二话不说,走上前去就动手抢劫母子俩刚刚收下的稻谷,兰桂珍母子拼命上前阻拦,儿子程金林扯住民团分子死不放手,遭到了民团分子的毒打,小金林拼命反抗,几个民团分子围了上来,竟把兰桂珍年仅9岁的大儿子活活打死,抢走了她的全部粮食。这时的兰桂珍,一方面承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一方面面对着无米下锅的困境和忍饥挨饿的婆婆和孩子们,真是难过到了极点。没办法,为了生活,她只好带着婆婆和儿子们四处乞讨。哪知,年仅2岁的小儿子,经受不住颠沛流离的生活,饿死在乞讨路上,给兰大妈带来又一次巨大的打击。坚强的兰桂珍没有倒下,为了继承丈夫的事业,她又把两个儿子送去当红军。

1937年,兰桂珍又动员程家五弟、六弟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位兄弟先后光荣牺牲。

解放后,这位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孤寡老人,兰桂珍被定为优抚对象,组织上决定每月给她15元的生活补贴,作为国家对这位英雄母亲微薄的补助。然而兰大妈从不动用这笔钱,只是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全部用于救济贫困户和穷孩子。她在70多岁高龄,还念念不忘给国家作贡献。每年还向国家上交200公斤公粮和一头大肥猪。

1979年,4名胸前佩戴着亮闪闪的“勇士勋章”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战士到红安参观,听了兰桂珍的事迹后,提出要亲自拜访她。在兰桂珍的家里,战士们看到的是,两间并不比游击队帐篷舒适的土坯房,墙上贴着毛主席的像和满屋的奖状,土改时分得的枣木桌椅,早已被岁月磨圆了棱角……兰桂珍告诉他们:“日子过得很好了,就是身边没个孩子,空落落的”,看到她孤零零一个人,战士们问兰桂珍今后生活的打算,兰大妈说:“我是个种田婆,如果能够的话,我要用我这双手多照料些人,多喂饱些孩子”。兰大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战士们,临走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摘下了胸前的勋章,双手郑重地献给这位英雄的母亲。

1988年,兰桂珍病故,乡亲们为她料理了后事。这位英雄母亲生前静静的活着,死后默默的躺在大山里。她就像一座山峰,无言却是雄伟地矗立在大别山人民的心中。

每一位革命母亲的背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感天动地的颂歌。哪个母亲不是舐犊情深,哪个妻子不是满腹柔情?但革命太残酷,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那一刻,她们不再只是一个母亲,不再只是一个妻子,而是一名盔甲战士。

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有着千千万万像徐大妈、兰大妈一样的革命母亲,她们心有明灯,无惧黑暗,她们命运坎坷,却深明大义。她们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她们把红色传统深植于泥土之中,把红色基因洒播于天地之间!她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她们的风采将永远浸染着五星红旗迎风飞扬!


主持人:感谢张宇虹让我们认识了这几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正是无数徐大妈、兰大妈一样的平凡母亲孕育了我们的共和国!所以说她们的事迹,我们不能遗忘,她们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

网站地图